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KK

手術+淺層電療 治療棘手瘢痕瘤 治癒率高達98%

Updated: Feb 13, 2018



瘢痕瘤(Keloid)即平常俗稱的蟹足腫,這些像蟹爪般凸出的皮膚疤痕,除影響外觀,部分患者更會感到痕癢、繃緊及痛楚。

注射類固醇、手術切除、冷凍都是瘢痕瘤的慣常療法。美國皮膚外科學會去年一項數據指出,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治療瘢痕瘤,治癒率高達98%。

家庭主婦Katie,一直被心口上的瘢痕瘤困擾。「我十多歲時開始,發現心口上開始有一細點如暗瘡的東西,隨時間過去,愈變愈大如手指尾般長,也會痕會痛。」這十多年來,她尋求過不同方法清除它,包括打類固醇針、冷凍治療,最後都復發,瘢痕瘤的體積也回復舊觀。

療程中她吃過不少苦頭:「打類固醇好痛,因每次是在瘢痕瘤上連續打三、四針的,痛到流眼淚,打了三、四次後痛到不想再打了。接受過一次冷凍治療,也是用針打入去,不久瘢痕瘤又回復原狀。」

因那道瘢痕瘤,她不會穿低胸裝、泳衣,有時上班時突然覺得痕癢,也甚感尷尬:「也有少少打擊自信心。」

去年8月尾她接受手術加淺層電療療法,Katie表示,比預期效果更好。「瘢痕瘤原先位置雖仍有輕微凸起,我搽少少粉底已可遮蓋九成,家人中妹妹都有此情況,在背部有一個5元硬幣大小的瘢痕瘤,她也考慮進行手術加淺層電療。」

多見皮膚張力大位置

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出,瘢痕瘤頗常見,醫學上統計3%人士有此問題,會生長在不同位置包括胸部、背部、肩膊、上臂、耳朵、下巴等皮膚張力較大的位置。生長部位可不只一處,生長期可長達十幾年。

「稱它為瘤,是因為它的形態有點像腫瘤,一旦形成,會有不斷增生自我膨脹擴張的趨勢,難以控制。」醫學上它是纖維性的增生現象,都是因為皮膚受傷後誘發,一般人有傷口,身體會自動修復,但瘢痕瘤患者在修復過程中不受控制,就算皮膚癒合了仍不斷增生,分泌大量蛋白膠原,使疤痕擴大加厚,外觀造成重大影響,患者並會有痕癢、痛感。

例如耳朵的瘢痕瘤多數因穿耳後形成,若本身有疤痕體質,有機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疤痕。「直至今日,這是在醫學上仍屬難以治療及控制的疾病。在我們的經驗,遺傳的因素很重要。」

治療方法種類多

治療瘢痕瘤的方法有多種,包括:

除疤貼及除疤膏:這些可能在早期的瘢痕瘤、手術後預防創傷有幫助,但一旦形成大型的瘢痕瘤時,除疤貼和除疤膏也難以控制。

注射類固醇:這方法或會混合化療藥,目的是遏抑不受控制的細胞增生。此法對早期瘢痕瘤或有效,但部分病人會翻發,而且過程中頗痛楚。

手術切除:瘢痕瘤形成原因是皮膚創傷,單純以手術切除其實會形成另一個新的手術創傷,若傷口不施以預防措施便容易翻發。當再翻發,傷口可比以前更大。

冷凍治療:近幾年引入,以液態氮低溫原理破壞疤痕增生細胞組織,使疤痕慢慢萎縮,對部分病人有一定程度改善。

陳東飛醫生說:「其實治療有時候需多管齊下才有效,單一方法未必奏效。而瘢痕瘤愈早治療效果愈好,使用方法愈簡單,改善更明顯。」

術後24小時內進行電療

放射治療(即電療)傳統用作治療癌症,它用來治療疤痕及部分良性皮膚病已歷史悠久。陳東飛醫生引述去年10月美國皮膚外科學會發表數據,以104名瘢痕瘤病人作對象,以手術配合SRT淺層電療(Superficial Radiotherapy),並跟進病人3年,發現比傳統僅用手術切除,治癒率高達98%。

臨床腫瘤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,治療瘢痕瘤在手術切除後24小時內,開始進行電療,大大減低翻發機會。「藉着淺層X光綫,只對付表皮細胞,劑量不會穿透得好深約2cm、3cm,電療過程約2分鐘,病人不感到痛楚,共進行3至4次,視乎每次劑量。治療癌症是使用直綫加速器,X光綫深度大得多。」

很多人關注的電療治瘢痕瘤有否後遺症?陳亮祖醫生說:「副作用不大,但留意電療後皮膚顏色或會有少許轉變,變深或變紅,但隨住時間會散去。此外,小部分病人對電療敏感,過一段時間後皮膚顏色變淡。電療始終帶有輻射,理論上有致癌風險,據統計約有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機會。相對來說,這方法是安全無痛的治療。」


http://paper.hket.com/article/1993464/%E6%89%8B%E8%A1%93-%E6%B7%BA%E5%B1%A4%E9%9B%BB%E7%99%82%20%E6%B2%BB%E7%99%82%E6%A3%98%E6%89%8B%E7%98%A2%E7%97%95%E7%98%A4


405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